3、忧心忡忡的出海人。如今在遥远的另一片大洋彼岸,有些人的出海日子不好过,整天提心吊胆,有一种今天过了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感觉,大家无非在担心,倘若说对面从官家到百姓真的集体不做人了、真的掀桌子了,到时候自己这市场是不是就真的灰飞烟灭了?——洋老爷们就算真的不当人,我想也是很难和三老爷们相提并论的。印度对小米,不是掀桌子,人连锅都端跑了,你瞅小米不是照样生龙活虎的吗?
这里面的故事绝对有得扒。
省流版:
01 小米之前在印度混得有多好
02 印度对小米做了什么
03 如今的处境还有盼头吗?
01 小米之前在印度混得有多好
把视角拉回到十年前,那个遥远的2014年。
成立四年的小米已经凭借「为发烧而生」立住了脚,成为了一个手机界颇受关顾的新兴势力。
也是在这一年,莫迪成为了印度的新任总理,在上任当年就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准备将制造业产值从国民总值的15%提升至25%。
还是在这一年,不只有小米,中国的众多企业都把目光瞄准了印度:联想在当年以29亿美元收购了印度摩托罗拉,以此成为了印度手机市场的前三,中兴在印度加大了投资,VIVO定下了5-6%的目标……经历了14年的WTO入世,已经准备好去别的地方看看了。
那一年的王者是韩国三星,当时它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占到了38%。
2014年6月,小米以「与印度电商巨头Flipkart独家合作」的方式,正式亮相印度市场。当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69%,中国手机厂商份额也顺势增至13%。
2015年,莫迪总理到访,在上海,他会见了众多中国企业家,并欢迎大家加大对印投资。
于是在2015年,印度手机制造业就开始呈现一阵热气腾腾的景象:华为计划在印度电信设备收入翻一倍,VIVO计划3年50亿卢比在印建厂,一加的年度目标是100万台……
也包括我们的主角小米,为了提升销量,在销售端,小米除了保持线上销售模式外,还终止了此前与Flipkart的独家协议,增加了Snapdeal、亚马逊印度等渠道;在生产端,富士康印度工厂开始在印度本土生产小米手机。只用了3个月,小米手机在印度销量就来到了100万台。也是在这一年,小米首次在境外进行新品发布会,这正是日后那首神曲《are you okay?》诞生的地方。
2015年,小米进入印度的第二年,就实现了104.6亿卢比(1.6亿美元)的销售额,可谓是头炮炸响,但这与即将到来的2016年,甚至此后的2017、2018、2019年相比,都不算什么。
2016年,小米收入超10亿美元,创下了印度最快达到10亿营收企业的纪录;
2017年,小米在该年四季度首次坐上印度出货量榜首位置,市场份额26.8%。专门提一句,也是在这一年,莫迪还专门与雷军会面,鼓励其继续扩大印度制造;
2018年,小米当年营收突破50亿美元,继续稳坐销量第一(31%),并推出高端子品牌「POCO」,并领投了印度社交应用、AI、二手车、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亿级、千万级美元融资,小米很明显是想在此地把日子红红火火过下去的;
2019年,9月份小米手机累计销量就来到了1亿台。小米这年已经通过与富士康、伟创力等生产商合作的方式,在印度各地建成了七家工厂,为当地提供了2万个工作岗位。唯一看上去的小隐患是,当年营收与2018年相当,没有取得较大战果。
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在印度的头五年可谓顺风顺水。
也就是在2019年,印度当地开始发生了一些商贸联合会发起抵制中国制造、当地媒体有了一些「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扩大担忧」的舆情,但是大家都没有太把这些当回事,因为代表官方的时任印度信息通信技术部部长普拉萨德还在会见电子行业CEO们时继续与大家讨论行业问题以及出口计划——任任何拥有正常商业逻辑的人来看,都不会认为暴雷这种事会发生。
只能说,印度人在这方面,还是有东西的。
02 印度对小米做了什么
2020年的印度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一来是疫情,如果你有留意过那一年的新闻,印度是经常会作为我国疫情防控成效的对比而见诸报端的。
二来是印度卢比大幅贬值,这导致原本利润率卡得相当低的小米以及一众在印中资企业遭遇巨大压力。
三来是中印边境,6月15日,加勒万河谷,印度挑事,双方冲突,民族情绪也上来了。
所以对比后面发生的事情,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企业和印度官方之间原本的那种亲密感、叠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类似莫迪来上海时向中国企业家抛橄榄枝、与雷军会面时鼓励小米在印度好好干等等画面,就慢慢地消失了。
比如,在2020年,印度官方的一项「电子制造业生产挂钩奖励计划」中,三星、苹果都纳入了,小米、OPPO等中资企业却没有入围。
同年6月,印度对累计200多款中国应用程序进行了封禁,这件事虽然没有影响到小米,但是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这个整体来说,是一种实质形象上的损害。
2021年12月21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的执法人员统一行动,对全印度20多个中资手机企业进行查税,也就是在这一年,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6%,下滑到了24%。
然后就是让小米等手机厂高潮迭起的2022年。
2022年初,印度财政部指责小米「逃税」,要求缴纳65.3亿卢比(约8800万美元)税款。
5月,印度执法局称小米「以特许权使用费为由向外国实体汇款」,并准备没收小米在印度的555亿卢比资产(超6亿美元)。
小米随后陆续向印度高等法院、FEMA外汇管理部门(来回扯皮)申诉,并解释「555亿卢比中的84%是向高通支付的专利使用费」。
但是印度方面不这么认为,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印度官方对这事的逻辑:既然你小米支付的是「软件专利授权费」,那么你这个软件就应该属于进口软件,你软件交「软件进口关税」了吗?不行,你得补税。(注意哈,这里的补税还不是年初要求缴纳8800万美元的逃税,那个是财政部提出来的)
再然后,印度不当人的表演就开始了:不等小米在是否补缴关税问题上作出反应或进一步申诉,印度执法局立即冻结了小米在印度555.1亿卢比、约合6.8亿美元、约合48.2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这笔钱,相当于小米在印度历年所有利润总和的5.9倍,相当于2022年全年小米全球利润的57%。
在此后的不断申诉与驳回过程中,小米2022年的印度市场出货量也跟着下滑了,只有2960万部,相较2021年大幅下滑,且市场份额已经从2021年的24%进一步下滑到了20%,2023年,这个数字来到了15%。
说实话,我要是小米,遇见这事儿,听到这样的理由,看着这样的行事风格,我也懵。
当然印度方面的表演还没结束。
按照作者雁秋在《小米折戟印度,九年白干了?》中的描述,在没收了资产后,印度方面有人认为,倘若中企想要在印度继续经营,那就必须把首席执行官、运营官、技术官、财务官等等高管全换成印籍人士,且之后所有的制造合同必须全权委托印度公司,让当地企业参与制造,让当地经销商负责出口。——我情愿这只是一则坊间小道消息。但是又真的挺担心印度人真的在这么思考问题的。
2023年6月9日,印度执法局发布文件,印度有关当局确认,执法局有权持有这笔555.1亿卢比的资产。也就是说,这笔钱,印度是准备正式「没收」了。
2023年8月29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议中回应,「48亿元资金仅仅是被印度政府冻结,并非没收,仍然在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
而这,就是此事截止目前在国内各大媒体口径中,所能找到的最新新闻了。——除了一些路边自媒体,有说要回了的,有说彻底要不回来了的,总之各有各的说法,我们就不去采纳了。
这是让我认为很吊诡的地方。
真的,当我搜了一大圈之后,发现这48亿元,将近一年居然没有任何新声音的时候,我很意外。当真一年了,就没有任何进展吗?难道小米不要了?
于是,我又不甘心地托国际友人帮我在小米印度官网上继续找,终于经过一番搜寻,发现在小米印度公司官网上,挂着这样的一份声明——
给大家简单翻译一下里面的意思:
1、小米集团与高通有专利协议在先,小米印度向高通支付专利费是合法的商业安排;
2、小米印度向国外支付的555.1亿卢比中,超84%都是向高通支付的此项费用;
3、倘若没有这些技术专利授权,小米手机就无法在印度使用;
4、小米印度仅仅支付的是小米印度销售额的比例部分,不涉及替别的地方代缴,这一点高通能证明;
5、所有费用都是通过RBI(印度央行)批准授权的银行渠道支付的,是合法的商业安排。
这则声明是我在2024年8月搜到的,而它的内容与作者雁秋在2023年6月的《小米折戟印度,九年白干了?》一文中引用到的声明内容一致。
说明,这48亿,从去年6月到目前,的确还是被冻结的状态。——否则小米印度没必要还在官网上挂着这样一则声明不是?
而小米应该也如这则声明末尾所言,正在积极申诉,印度方面呢,也确实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没有彻底宣布「这钱你别想了」,双方就这么僵这儿了。
但往好的一方面想,相比一年前的全网悲观论调,认为小米就此失去了它最重要的印度市场,起码从开头提到的2024数据来看,小米在印度不仅还活着,活得还很好。
这事儿,相信是让一众担心出海遇到相似问题或正在经受类似考验的企业也会感到好奇的。
03 如今的处境还有盼头吗?
给不太了解印度这篇市场的朋友们先普及一个不算冷的知识点:印度排外,这事并不是单单针对小米来的。
2022年7月,VIVO在印度被指控「涉嫌违反《防止洗钱法案》」,约46.5亿卢比现金资产被冻结;
同年,OPPO被指控「逃避关税439亿卢比」。
当然这事也不是单单针对中国企业来的,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小米,OPPO、VIVO,对于其他地方的许多企业来说,印度那更是提都不能提的伤心之地。
2014年,韩国的三星,被印度以「逃税」为由,处罚2亿美元;
2019年,美国的谷歌,被印度以「滥用市场优势,操纵搜索结果和排除竞争对手」为由,处罚21亿卢比;
2021年,美国的沃尔玛,被印度以「涉嫌违反零售相关法律」,处罚13.5亿美元,随后2022年沃尔玛退出印度市场;
2022年,美国的亚马逊,被印度以「隐瞒事实,没有进行公平、坦诚的披露」为由处罚20亿卢比。
这还仅仅是查到的从2014年小米进入印度开始的新闻,并且有理由相信,小米等中资企业在选择进入印度时,是有把印度喜欢打压外企这些黑历史也考虑进去了的。说白了,大家都在赌,赌今天眼前这个印度与曾经不一样了,已经能够认识到正常的游戏规则了,不会乱来了。
事实上,这一直都是印度在吸引国际先进技术与保护本国脆弱制造业基础的两难间,再时不时通过民族情绪完成两厢横跳跃迁的常规操作。——人家可从来没改弦更张,一直都是这么一个定位,那么错的就只能是对它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诸位了。
为什么,大家仍然要拼了命地去抢占明显让那么多人感到不舒服的市场呢?
各行各业原因不同,但是基本都可以归于其出色的地缘位置,人口基数红利,充足的消费潜力的三者结合,使得几乎是任何东西拿到这里都是蓝海。就比如拿今天聊到的手机市场来说,根据印度工商总局下属Invest India投资印度网站的数据,截止2023年,印度拥有11.7亿网络用户,过去10年内新增超5亿智能手机用户,预计2025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活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9亿。——全球第一大就是中国,中国当前活跃互联网用户数也就是11亿左右,诸君能意识这个市场有多大了吗?
大家都经历过过去10年中国市场的风起云涌,大家都坚定认为同样的美好也即将在印度发生。
当然本期主角是小米,那我们就单从小米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小米从一开始来印度的时候,也许是因为太顺了,所以它仿佛压根就没考虑过要离开的事情,从一开始就马不停蹄,又是联合生产商在当地建厂,又是领投当地自己看好的企业与商业模式,并且在2017年的时候雷军还表示过:「未来五年,小米将向印度100家创业公司投资10亿美元,围绕其智能手机品牌,建立一个应用生态系统。」
这样的持续重金投入,在顺利的那几年,的确起到了滚雪球效应,不仅很快就抢到了市占第一的位置,还能一坐就是好多年,老板又是和总理合照,又是在印度受到狂热追捧。
大家再想想,2018年小米印度巅峰时期,小米还有什么好事发生?没错,小米集团在香港上市也是发生在那一年的故事。
什么叫「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哪个叫「春风得意马蹄疾」,雷总与小米那几年一定是感受到了。
而随着小米股价上市当天即破发,小米印度头疼了一年一年又一年,雷军也好,卢伟冰也好,小米也好,这帮子一直都在为心目中的梦想而努力的人们,有此一遭也必然是大梦早已初醒。
而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则是继续该怎么着继续怎么着,哪怕官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米粉依然如初恋,无论如何,印度市场就是不能丢。——雷军在这一课中展示的,是一个真正创业老兵应有的定力与韧性。
另一个我认为不能撤的理由是,倘若今天离开了印度,那么多年营造的全球化形象可能不保。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曾一度以17%全球市场份额超越苹果,来到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在全员信中,雷军就曾用「梦幻般的成就」形容那一时刻,甚至还亲自为突出功勋员工颁奖,你可见雷军是有多爱这个头衔。截止2024年8月,小米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稳定在了第三,仅次于三星、苹果。
小米,在非常努力地摆脱中国本土化形象,而期望能寻机成为真正的全球大厂,一如还在它前面的前辈三星、苹果做到的那样。可以说,这是小米作为一家智能手机厂商的出海征途,它有着相当清晰的目标指引,这一点与前面出场的Temu或SHEIN或TikTok都略有不同,那几位是带着一些吃螃蟹性质的试验意味在做积极尝试。
在2022年,小米总收入2800亿人民币,海外市场1378亿,占到了总收入的49.2%,哪怕印度市场在这一年下滑得不行不行的了,也依然贡献了全球出货量20%的业绩——能说这20%就不是市场吗?
一旦离开了印度,也就意味着小米的全球化战略、出海首站、最成功的海外市场,遭遇了重大失败,那样的结果对于小米来说,才是万难承受的。
许多爽文看多了的读者,就喜欢看那些快意恩仇、恩怨分明的故事,你印度市场如此不当人,我赚的钱都不让我带走,你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你就算再大的市场,哪怕我就是出去饿死,也绝不回头吃你一口。——大家想看的是这样的故事吗?可惜,在真实的商业世界里,这样的故事它的确就是不存在的啊。
这不,韬光养晦一阵子,2024年二季度小米不又回到榜首了吗?
「真香定律」往往更贴近商业世界的本质。
况且,人家印度政府也是真的还没有完全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就彻底要冻结不给了。——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只要它不宣布「彻底冻结」,留下来就是小米唯一的选项,市场绝对够大,这儿的百姓也认可,只要没欺负到彻底不让我们玩,那就没有理由我们先耍脾气离开。
再况且,你怎么就知道人家印度政府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难道500亿卢比资产和每年千亿卢比销售额这个账,印度政府真的算不过来吗?也未必。不然,我相信以印度人再慢的速度,也不至于一年多了这笔钱还吞不利索。更大的可能是在胡萝卜吊Lv。
而从这个角度再一分析,和有些企业在美国遇到的问题好像是如出一辙啊?
参考
[1]旺戎.小米印度被锤,雷军无法抽身.鲸维度.2022
[2]海之.小米印度九年不值得. Tech商业.2023
[3]雁秋.小米折戟印度,九年白干了?. DoNews.2023
[4]李正.小米的印度“心事”与“新事”.正见TrueView.2023
[5]陆柯言.小米重回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首位,中国厂商在拉美硬刚三星.界面新闻.2024
TikTok SHOP:要花多久才能赶上抖音在国内的脚步?
VIVO在印度:顺从的出海本地化,依然逃不过被明抢的命运
关于「TikTok为啥要被封杀,以及为啥还没被封杀」的猜想
Temu与SHEIN的难分高下,能不能定了亚马逊的生死?
活像把双刃剑的海外版拼多多Temu:既割对岸人,也剌自己人
希音「SHEIN」想要上市,还得过多少关
-原创不易 欢迎分享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